8月26日,在采集室里,龙江男子刘军(化名)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,全程采集顺利。35岁的刘军成为全省第149例、全国第13820例捐献者。经过一上午的采集,他捐献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。当日,生活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。“大约是2017年,当时我在鹤岗,因为年年都献血,那一年献血后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留下血样,我就同意了。”刘军告诉生活报记者。2021年7月,刘军接到通知配型成功的电话,他当即表示同意。随后,由于对方身体的原因,此事突然被暂时搁置了。今年7月,正在内蒙古工作的刘军再次接到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,通知刘军可以准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。得知此事的刘军,立刻放下了忙碌的工作,回到了黑龙江省准备采集工作。体检、打动员剂……经过一系列的操作,26日,刘军如愿进行了采集。“最近一直在感冒,有点严重,怕影响采集,一直没敢打针。”电话里的刘军拖着有些浓重的鼻音对记者说。当日完成采集后,刘军松了口气,连日来有些紧绷的心情一下放松了。“生命只有一次,但是在有限的生命,我能有次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,很有意义。”刘军对记者说。“出于保密原则,我所知不多,仅知道对方是一名和我父亲年纪相仿的叔叔。”他们俩能配型成功,这是很低的概率,证明他们有缘分,他希望对方能快点康复。对方在给刘军的信中称呼其为“恩人”,刘军却说,这份拥有十万分之一才能配型成功的概率,与他来说也是一件幸运的事,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。他希望对方早日康复,养好身体。